【参考此文】
[四七] 第五 观见
一~二 [尔时,世尊]在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
三 ‘诸比丘!一类之沙门、婆罗门,观种种有我之观见,彼等皆观五取蕴,或观其随一。
四 以何为五耶?诸比丘!此处有无闻之凡夫,不见圣人……乃至……不顺善知识之法。观我是色,我以色有,我中有色,色中有我……观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识是我,我以识有,我中有识识中有我。有如是观见,谓不离我。
五 诸比丘!又谓不离我者,则有诸根之入,[谓]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是。
六 诸比丘!有意、有法、有无明界 ,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,思惟我,思惟此是我。思惟有,思惟无,思惟有色,思惟无色,思惟有想,思惟无想,思惟非想非非想。
七 诸比丘!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。然则,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。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,不思惟我,不思惟此是我,不思惟有,不思惟无,不思惟有色……无色……有想……无想……非想非非想。’
注:S:相应部 ; D:长部 ; M:中部 ; A:增支部 ; Sn:小部,经集 ; Cv:律藏小品 ; J:小部,本 生经 ; Thag:小部,长老偈经 ; Thig:小部,长老尼偈经 ; Ud:小部,自说经 ; Dhp:小部,法句经 ; It:如是语经 ; cf:参考类似经文